是一種中藥材。
今天介紹一種植物,人稱 「斷腸草」,因為它具有毒性,有經驗的人應該比較懂得怎麼去使用。在農村里應該會比較常見,特別是山里面。農村人稱它為 「以毒攻毒的奇草」,平時村里有孩子咳嗽氣喘,支氣管炎,腹疼這些癥狀的,老人就會用這種植物煎水讓小孩服用,效果很好。
【地理分布】
這種 「斷腸草」喜陽光充足,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熱,不擇土壤,耐干旱,耐修剪,種子自播能力強。常分布在山坡、山谷濕潤地、水溝邊、綠林草地、草叢中、住宅附近等。它在 中國大部分省區均有分布,分布于 東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江蘇、江西、浙江等地較為集中。人們常在在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陰干或曬干。
【植物形態】
該植物為嬰粟科雙子葉植物,屬于全草類植物,多年生草本。莖直立,莖上通根白毛,高30-100厘米,多分支。遠看像一片油菜花,綠葉黃花,色彩比較光亮鮮明。葉子長得像西瓜葉,葉子表面有白粉。葉互生,正片葉子像羽毛,成不規則形狀,多皺縮破碎。葉片邊緣具不整齊的缺刻,上面黃綠色,下面灰綠色,具白色柔毛,開出的是黃色的花,花瓣為四片,卵圓形,容易脫落。
中間是黃色的花蕊包裹著綠色的花柱。折斷花莖稈流出的黃色汁液,整株植物有毒,如果不小心食用,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根圓錐狀,密生須根。莖成圓柱形,中空,質輕容易折斷。蒴果細圓柱形,有眾多細小,黑色具光澤的卵形種子。全草可入藥,可以新鮮植株搗碎成汁使用或者曬干煎水服用。花期為5~7月,果期為6~8月。
【藥用歷史】
今天介紹到這種植物學名叫 白屈菜,聽著是一種菜,實際上有毒不可直接使用。它的別名有: 地黃連、土黃連、斷腸草、山西瓜、山黃連、假黃連、雄黃草等。它是一種中藥藥材,用法有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患處。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溫,有毒。歸肺、胃經。
它雖然有毒但可控,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它可以治療疾病,難點在于控制用量。最早在 《救荒本草》中有所記載,在 《中國藥植志》《北方常用中草藥》《中華本草》《中藥大典籍》以及一些地方中藥志的醫藥典籍中都有記錄它的醫藥價值。需要在有經驗的老中醫的指導下,規定用量范圍還是比較安全的。它有以下幾種功效。
一、 治療止咳,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急性胃炎,胃潰瘍,腹疼,胃痛。白屈菜歸入肺經,苦泄降氣,具有止咳化痰平喘之功。
二、 有退燒解熱,利尿解毒,消水腫的功效。
三、 能夠解蛇蟲咬傷,鎮痛止疼。村里常見將這種植物搗碎之后制成膏,涂在蛇蟲叮咬的患處。
別看路邊的植物不起眼,實際上大有用處。野草看著郁郁蔥蔥,要注意有一些有毒性。所以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不僅要主動去了解植物的價值,同時注意植物有哪些特性,特別碰上有毒的植株,要注意了。
對于碰上有毒的植物,不僅讓我想起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我們要感恩我們的祖先將智慧和經驗傳給我們,讓我們知道野草也大有用處,它可以入藥,治療疾病。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