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別的不多,就花花草草多。
但大部分朋友并不認為這些野草有什麼作用,甚至非常討厭它們,通常把它們當雜草清理掉,或者當柴火燒掉了。
其實這些花花草草可是寶,有些能當野菜吃,也有些是牲畜的優良飼料,還有些可是非常有用途的中草藥。
在農村有些認識這些野草的老人,就會平時收集一些常用的草藥,在關鍵時候能派上用場,也可解決生活中不少煩惱。正所謂識得為寶,不識為草。
今天要分享的一種植物在農村很常見,過去農民常采它當野菜吃,也可用來做豬飼料,還是一味中草藥。
尤其是當鼻子不通時,可以用它的汁水滴在鼻孔里, 對通暢鼻子有奇效,它就是鵝不食草,俗稱「通鼻草」。
這種對人類非常有作用的草,為何會取一個鵝不食草的學名呢?
其實這與它的奇特習性分不開,從名字上來看,鵝不食草就是鵝都不吃的草。
而事實上確實如此,鵝并不喜歡吃這種野草,但豬卻喜歡吃它,甚至農村有些老人還喜歡把它當野菜吃。
鵝不食草又名石胡荽,因此草易生于石縫之間,又酷似胡荽所以又得名石胡荽。
說了這麼多,可能還是有些朋友還不認識這種草。
鵝不食草植株高可達二至三寸,葉、莖細弱匍匐生長、有較多分枝,全株略有短柔毛,葉片小且互生,呈圓狀倒卵形被針狀,如一支長劍,葉緣有一到二個疏齒,春季開紫紅色小花。氣味香,有刺激感,味苦,微辛。
鵝不食草俗稱食胡荽、野園荽、雞腸草、鵝不食、地芫荽、滿天星、沙飛草、地胡椒、大救駕、三節劍、山胡椒、連地稗、球子草、二郎戟、小救駕、杜網草、豬屎草、砂藥草等,來看看你的家鄉怎麼稱呼它?
鵝不食草常生長于田間地頭,是一種全國常見的野草,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都有分布,屬于一年生匍匐狀草本植物。
尤其是在一些溫暖濕潤,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環境中生長旺盛。
由于這種野草在農村的出鏡率實在是太高了,以至于很多人以為這是一種一無是處的雜草,其實這就是小看這種野草了。
鵝不食草可是一種傳統中草藥,眾多典籍中都有記載,在民間也有很長使用歷史。
《本草匯言》中稱其:「石胡妥, 利九竅, 通鼻氣之藥也。」
《本草綱目》中記載:鵝不食草,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而落癟肉。
現代醫學也證明鵝不食草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止咳的功效,常用于鼻子不通的治療。
農村有些老人在平時生活中如果鼻子通氣不暢,也會采一些鵝不食草搗碎,取其汁水滴在鼻孔里,也可以緩解癥狀,可讓鼻子順氣通達。
鵝不食草含有多種天然抗菌成分,對病毒有較好的的抵抗力。
如果平時有點風寒感冒或者病毒式感冒,也可以取鵝不食草煎水、泡茶喝,有止咳,去風寒、抗病毒的作用,可內服也可以外用。
當然鵝不食草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建議遵循醫囑,切莫亂用。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