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退休金的問題備受關注。年輕人往往因為經濟壓力而無法早早開始存退休金,大多到了40或50歲才有能力準備退休金。而30歲的年輕人常常無感于退休生活,更喜歡及時行樂。而40歲的中年人往往有心無力存退休金,因為要照顧家庭、子女教育、房貸等經濟壓力,活得很辛苦。
為了能夠過上理想的退休生活,我們需要等到45或50歲才真正有能力開始為自己存退休金。 然而,在無法拉長時間存退休金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放大本金來替代。李柏鋒認為,無需同時處理三件事,需要根據階段性任務做好規劃。雖然時間不夠長,但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專業價值來控制本金,使薪水不斷增加,用本金來彌補時間不足的缺憾。我們可以善用美股和台股ETF,以達到合理的報酬率,投資基金可以達到6%的報酬。通過確定本金和掌握一定的報酬率,我們可以計算出退休金的累積。
假設到了45或50歲時,家庭責任告一段落,加上職場上一定的成就,每個月存入5萬元,且享受6%的報酬率,經過15年,到了60或65歲退休時,我們可以累積大約1500萬元的退休金。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即使開始存錢的時間相對較晚,我們仍然有機會實現財富的增長,錢滾錢的效果也能夠實現。
因此,對于那些無法早早開始存退休金的人來說,不必感到絕望。通過合理的規劃和投資策略,我們仍然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財富的積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提升自身的專業價值和掌握投資技巧的重要性。這樣,即使我們的時間不夠長,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合理的投資方式來彌補年齡的不足,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