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蒲公英,很多人都會想到小的時候,在農村的野外隨處可見的小黃花,隨手摘一朵花蕊,輕輕一吹,它的花瓣就會隨風飛揚,去到遠方,是一種具有詩意的畫面。
但是,說到蒲公英的價值,大家知道多少?蒲公英是大名,其實它在很多地方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比如蒲公草、地丁、丁菜、婆婆丁、狗乳草、奶汁草等都是它的叫法,你們那邊又是怎麼叫的呢?
今天就給大家認真介紹一下蒲公英的價值,希望大家認識之后,對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在民間傳統用法上,普遍認為蒲公英是一種全身是寶的植物,不過,最具價值的就是它的葉子和根部。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野外的蒲公。蒲公英是多年生的菊科草本植物,一提起菊科植物,大家可能也會想到裸柱菊、野菊花、天名精、青蒿等,拒不完全統計,菊科植物有300多種具有入藥價值。
蒲公英的花果期為每年的4-10月份,現在正好是10月份,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蒲公英已經「散播」完枝頭的種子,僅剩下一些零星的。每年的夏天到秋天的時候,農村漫山遍野都是蒲公英。
蒲公英最具特色的便是它枝頭這個圓圓的白色柔球形柔毛,它們從最開始的黃色,慢慢變為如今這個樣子,這個時候就說明了蒲公英的花已經成熟了。一般能見到的蒲公英多為4-10厘米高。
它的葉子較尖細,而且具有明顯的倒刺形態,大家摘取蒲公英的時候一定要多加小心這些倒刺,因為它上面是有尖刺的,雖然不鋒利,但是還是建議大家小心一些。
下面來說說蒲公英所具有的的價值。「蒲公草」這個植物最早記錄在晉代《劉涓子鬼遺方》一書中,后世在很多醫書上幾乎都有記載,比如《新修本草》、《唐本草》、《本草綱目》等。
另外,蒲公英在很多地方醫書,比如壯醫、瑤醫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入藥配方中也多有提及,這就說明蒲公英具有廣泛地使用價值,而且對它的研究和利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
有經驗的老人或者村里的老先生一般會將采摘回來的蒲公英清洗干凈,曬干之后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方便存放和使用。給大家舉一些例子,方便大家充分認識蒲公英。
比如《唐本草》一書中記載了蒲公英:「主婦人乳癰腫。」
另外,《滇南本草》一書中記載了蒲公英:「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疬結核。」
包括近現代的醫學研究中,比如廣州部隊的《常用中草藥手冊》一書中記載了蒲公英:「清熱解毒,涼血利尿,催乳。」等。
總的來說,蒲公英具有很多價值,比如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等,一些有經驗的農人還會使用蒲公英來烏發。農村一些婦人遇到于乳腺相關的疾病也會想到蒲公英。
但是,也要提醒大家,蒲公英貴為一種用處廣泛的藥材植物,但是它需要配伍一些藥材使用才能夠發揮出最好的價值,比如忍冬、甘草、金銀花等等,而且有嚴格的比例,因此外行人切忌私自使用。
當然,提起蒲公英,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它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養生、健康的野菜,也是很多老人眼中每年「必吃」的野菜之一。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