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感度刷了一波以后,楊依依就打算溜了。
“嗯,晚,晚安。”不過,這晚安啥意思啊?
……
第二天一早,楊依依他們,買了些東西,就坐著牛車回去了。
回到村里后,自然是又是進入了每天的忙碌生活。
這小麥也得種上了,家里沒啥勞動力,全靠楊依依一個人。
家里的銀錢經過這麼些天也已經花了不少。
本來有的160兩零700錢。因為買魚,加上造紙的成本,還有文軒文浩上學,買這些繡線跟布料。
這幾天買院子,來回的車費,等等零七八碎的加起來也已經用了五十八兩多銀子了。
雖然有賣紙這兩個月賺回來了三兩,不過也只杯水車薪而已。
楊依依看著這逐漸減少的錢,嘆了口氣,她的魚還沒長大,暫時賣不了,還有紙,她想擴大規模,可崔晏告訴她現在還不是時候。
他也明白,畢竟這玩意兒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她無權無勢,只要不是嫌命長,就萬萬不行。
好久沒為錢發愁的楊依依又開始琢磨著怎麼樣才能多弄點錢來。
畢竟他還想明年二月送文軒他們去試試縣試的。
這個朝代的科舉跟明清也差不多,有縣試,府試,院試,長試,會試,殿試六個考試組成。
前三個只能算是入門,過了縣試就是童生。
想崔晏,要參加的就是鄉試,考中了是舉人了,可以入仕途了。
楊依依不要求別的,只想弟弟們去考個秀才回來,那好歹自家田地還能免稅好幾百畝。
這也是為啥那麼多人考成個老頭子也要去繼續考,實在是階級差距太大了。
一畝地出一百斤糧食,你交稅就要交四十斤,你說這誰頂得住?
“大姐,我的繡品賣出去了!”楊依依正在發呆,突然就被霏霏激動的聲音給拉了回來。
只見霏霏激動地朝她跑了過來,手上還拿著一個粉色的荷包。
“小妹,你慢點跑,別摔著了。”
“沒事兒,我看著呢。”說著便來到了她面前。
“大姐,你看!”霏霏將手中的荷包打開,從里面掏出了三兩碎銀子,并驕傲的說道,“這是賣繡品賺的錢,大姐,都給你。”
楊依依接過荷包笑了笑,“我們霏霏真棒,都能自己賺錢啦,還賺了這麼多。”
霏霏揚起得意的小臉,“這還是少的呢,大姐,等我學會了雙面繡,價格能翻幾倍呢,到時候大姐就不用這麼辛苦了。”說著,便將臉埋進了楊依依懷里。
看著這樣努力幫她減輕壓力的小妹,楊依依心中一陣慰貼,她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霏霏的頭。
然后將手中的荷包擋在了她的手上,“霏霏能賺錢了,姐姐為你驕傲,這些錢你自己留著,家里有我。”
霏霏直起身子,“姐,你這是干啥?我雖然賺得少,可是每個月都能有個幾兩,哥哥們在鎮上的花銷就有了呀。”
“而且我在家里也用不著錢,大姐你就留著吧。”霏霏據理力爭道。
“小妹你聽我說,現在咱們家還過得去,不需要你的錢。再說了,你往后要繼續繡的話,那不得賣繡線跟布料啥的啊,所以啊,這錢你自個兒收著。”
看著乖巧懂事的妹妹,楊依依捏了捏她的小臉蛋,“聽話啊,要是家里真沒錢了,姐會管你要的。”
這樣說霏霏才勉強接受了,并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快學會雙面繡,賺更多的錢,這樣大姐就不會拒絕自己的幫助了。
第64章 秋收來客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來到了八月份,一年一度的秋收就要開始了。
而崔晏也在前幾天去了江陵參加鄉試,大概得一個月之后再回來了。
田里金燦燦的稻子粒粒飽滿,在陽光下閃爍著點點金光,今年雨水陽光的都充足,地里的收成都不錯。
據村長估計,今年家家戶戶大米的畝產都應該達到了180斤,比去年增加了30斤呢,這可是一個好消息。
然而楊依依看著村長欣喜如狂的樣子卻有些心酸,不得感嘆這個時代的落后啊。
她們前些日子掰回來的玉米,每畝有七百來斤,這只是楊依依家,她用了套種的方法,加上她的玉米種子是從空間拿的,又有靈泉的輔助,這才有這700斤,其他人,一畝就只有五百斤。
這還是今年天公作美,收成好,想起現代,一畝地的玉米分分鐘上一千斤。
楊依依算了一筆賬,若是每家一畝地產180斤,普通人家再怎麼樣也有20畝地,然后一年就是3600斤糧食。
這些糧食還得交稅,這個時代征收的是人頭稅,年滿的六歲以后,每人二兩銀子。
拿不出銀子的就用糧食代替。所以這3600斤的糧食又得交1000斤的稅。
古代沒有好的工具,谷子轉換成大米大概是60%,那麼一年農民能得到的大米就只有1560斤斤。
一家十多口人,再怎麼節約一天三四斤糧食也是要的。
一個月就是120斤,一年下來也得1440斤。
這只是最低標準,所以大家辛苦一年,也只夠勉強填飽肚子罷了。
而楊依依那個世界,有袁爺爺在,水稻畝產都上了千斤,有沒有這麼重的賦稅,活得不要太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