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也沒有辜負孔蘇氏的期望,在原書中,無論是第一世還是第二世,孔善德都是考上了秀才的,至于后面有沒有考上舉人,這個蘇慕寧就記不得了。所以蘇慕寧對于這一世孔善德能否考上秀才,其實是沒有太多擔心的。
換成一句話來說,就是這個兒子以后的日子差不了。
所以家里的資源,孔蘇氏都是優先向孔善德傾斜的。久而久之,孔善德便把這一切看成是理所應當了。稍微有一點不合他心意的,就找上來,這也是上次蘇慕寧她們在碼頭擺攤時,孔善德找上來的原因。
她就說食肆開業這麼久了,她總覺得好像還缺了點什麼。原來是缺了孔善德的上門!今天孔善德來了老宅,那也是一樣的。
對一個人無條件的好太久,這個人就會把這一切當成是理所應當。所以這也是原書中,那兩世孔善德雖然都順利考上秀才,孔家卻沒有沾到多少光的原因吧。
當索取成為了習慣,付出就無從談起。
上一次蘇慕寧還有孔善民、孔善財的態度讓孔善德郁悶了很久,他想不明白向來以他為首的孔家人這一次怎麼就變了呢?
直到他的郁悶被妻子看出,孔善德對自己的妻子董氏訴說過后,董氏又叫來了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孔善德的岳父兼師父,為他開導。
說實話,董家人和孔家人雖然是親家,但是除了親事之外,并沒有打過太多的交道。因此,董先生對于孔善德的娘、哥哥等家人也不是十分了解。
聽孔善德和董氏把事情一說,董先生立馬就開始批評孔善德,大罵他是讀書讀傻了!
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從來就不是這個人有沒有讀過書,有多高的學問。人之所以被稱作人,那是因為人有良心!沒有良心的人就不配被稱為人!
他娘孔蘇氏一個鄉下婦人,還是死了個丈夫的農婦,帶著五個兒子兩個閨女,還能把他供出來讀書,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
董先生覺得他作為一個局外人,聽了這樣的故事,都十分動容。怎麼這個女婿就這麼不知道感恩呢?
還有孔善德那兩個兄弟也都是好的,碰上那種有壞心、私心的兄弟,孔善德這書壓根就讀不成,還娶他閨女?做他的白日大夢去吧!
不過董先生都活了一大把年紀了,看人還是挺準的。孔家這小子,雖然性子有些固執,但是本性是個好的,用心教導,絕對差不了。要不然說什麼他都不會把閨女嫁給他的!
經過董先生的一頓教導,孔善德也回過味來。這事,好像是他做的太過了。
大梁是有“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
太祖建國初,定下規矩,大梁要以農為本,而士則是負責管理的,因此士排在第一位,農排在第二位。至于工匠,對于社會的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被排在第三位。
而至于排在最末位的商,太祖認為商人重利輕義且無奸不商,商人都是陰險狡詐之人,短期內可以牟取大量財富。因此建國初年,對于商的態度,是嚴厲打壓的。
第150章 現在還來得及
大梁初年,商人及其家眷不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不可以入朝為官。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帝發現商人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群體。小到市井商販,大到大商人,其實存在就有他們存在的意義。
新帝認為,一味的打壓并沒有太多的意義,為何他不能培養一批專門的為朝廷和社會服務的商人呢?
只不過現在一切都還在試運行階段,整個大梁現在也只有寥寥幾個皇商,并且現階段還沒有什麼顯著的成就。不過這一切表現在政策上來看,就是對商人的管控松弛了。
經商之人不可從政,這一點沒有改變。但是商人的后代,如果不從商,也可以像其他普通百姓一樣參加由朝廷組織的各類考試。但是就算是考中之后,也不可以繼續從商,如果從商則會取消資格。
和其他封建王朝類似,大梁也是一個集權于中央的王朝,皇帝至高無上。大部分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這個針對商人群體的改革推行了好幾年了,今年基層才有了風聲。
看樣子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大概很快這套體系就要正式被推行了。
如果蘇慕寧知道這一切,一定會大呼一聲: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
董先生的悉心開導讓孔善德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倒真是他魔怔了,這麼多年他娘和三哥、四哥辛辛苦苦把他供出來,又怎麼能不盼著他好呢?
倒是他,偏聽于人,錯怪了娘和兩位哥哥,這回大概是真的傷到了他們的心了吧。
這個月來他平日里除了去書院帶啟蒙課,就是幫著書店謄抄一些書,這才攢下一些錢,留下家用的,他只想把這些都拿來交給娘。他心底的愧疚不是這幾個錢就能解決的。